《汉献帝新传》情节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架空小说
阿菊小说网
阿菊小说网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校园小说 短篇文学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乡村小说 穿越小说 灵异小说 言情小说 经典名著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网游小说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伦理小说 推理小说 科幻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都市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狮情化卻 出墙妈妈 妻心如刀 我的美母 母上攻略 禁乱之爱 我和小姨 岛国之旅 小岛狌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菊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汉献帝新传  作者:京流云 书号:20346  时间:2017/6/14  字数:7685 
上一章   第六章 襄阳盛会    下一章 ( → )
5555555555,心好痛啊,把自己订阅最多的一章给解掉了,哭泣啊,55555555,VIP书友和注册书友都不用激动啦,我每周更新VIP7万字,普通的解一章,但是我的一章字数比较多的,所以还好了啦,希望注册书友给点面子,体谅一下,多砸点票,安抚我幼小的心灵吧,每周都会坚持解的,虽然数量不多,让大家看的不舒服,可我还是在坚持解的,同时坚持快更新VIP,算是对所有书友都有个待吧,我相信大家不会亏待俺这个厚道人的,呵呵。谢谢大家支持。

  …

  顺便推荐朋友的书《诸葛》,写的很好,很细腻,和我的这种快速度情节正好互补。

  ----

  襄盛会

  初泰十一年秋,九月初九,万众期待的襄盛会终于拉开了帷幕,从七月底就有学士和商人前往襄准备参加开始,到了九月初,整个襄城猛然增加了近十万动人口,为整个襄都带来了蓬的商机。

  第一天的百家讲坛由水镜学府总祭司马徵首先开讲,司马徵主讲先秦百家,既是示意百家讲坛的寓意,也在讲坛中点评儒、法、道、兵、纵横、、墨、农等诸家之长处和短处,为刘协准备的三家制衡说做个铺垫。

  诸葛亮坐在首排,听着司马徵的讲述和点评,心中涌生敬意,为自己不能从学水镜先生而遗憾。

  在司马徵之后,庞德公和黄承彦所讲的也各有千秋,但无一不将重点放在论证先秦诸家各有优长之处上,南方楚地学术界早就在刮回归秋百家共鸣的风,而诸葛亮和很多北方来的学士则罕听如此详论,心中都感的怀疑楚地是否又要大改风气,推行百家共鸣的学术环境。

  在黄承彦主讲的时候,诸葛亮忽然发现身后不远处坐着一名女子,葛衣素袍,貌虽不扬,但眼中神色闪烁,听的很是入神。

  待听到“民之治在于其好利恶害”时,女子柔眉微皱,仿佛在仔细思考黄承彦正在讲的《韩非子》。诸葛亮暗暗称奇,《韩非子》不于世多年,楚地的女子竟然也能听下去,心中大为感叹,忍不住走到女子身边,小声将黄承彦正讲的《韩非子》这部分,只言片语般将核心意思点拨出来。

  女子微微称谢,道:“小女子黄氏,名月英,家父正是开坛之师黄承彦,且谢先生点拨!”复道:“家父所论的‘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这段话我懂,然不知‘时宜而治不易治者’,望先生再点拨一二!”

  诸葛亮更奇之,施礼道:“后进末学诸葛亮,表字孔明,汝南许子将之门生。方才黄小姐所问的,亮并非精通,然略知一二,秦有丞相商鞅,曾言法之策在于‘不法古,不循今’,后韩非子纳其言,故有‘时宜而治不易治者’一说,寓意法的制定不应该学古代,也不需要遵循现在实施的,要适合今天的坏境才算适宜,而只有通过适宜的法治理天下,才容易制住者。”

  黄月英续问道:“何为者?”

  诸葛亮道:“先秦诸家,互有融,韩非子师于荀子,而荀子虽为儒宗,却取纳道家髓,认为天人之道皆有礼法,故人当遵之,若遵即为守,不遵则为,此与老子的无为和有为之说相通,亦可视同即老子的有为说,韩非子亦从荀子之言,将有为者示为,即违背天人之道者为!”

  黄月英对诸葛亮敬佩有,道:“先生博学不逊我父,若出仕必扬名天下,为世人敬服,亦能造福苍生!”

  诸葛亮道:“亮不才,今已为朝廷三公之司徒尔!”

  黄月英面色不喜,乃道:“楚民素来不知北方之官,方才失礼了!”转身而去,不再理睬诸葛亮,令诸葛亮心中倍感遗憾,念念不忘,再寻之,已然不见踪影。

  待百家讲坛举行过半,其后诸讲皆不是诸葛亮能够听得,而鉴文会也结束了,诸葛亮便决定辞行北归,临行前特意拜访黄承彦,黄承彦虽然知道他是朝廷三公,如今南北不和,不宜过于深,然知其才华出众,故见之,与其交谈三,颇为欣赏,复于诸葛亮道:“公之才,治不逊于文若,兵不输于元直,不效力楚地,此乃楚王之憾事,亦公之失。”

  诸葛亮感谢黄承彦的称赞,道:“事已至此,虽心中甚憾,但无悔意。若后兵戎相见,侥幸胜楚王,必留一路令楚王安然归荆楚。”

  黄承彦甚谢之,诸葛亮亦不便久留,寻机与黄月英小谈片刻后,便在亲兵护卫下,离开襄回归北方,刘备惟恐刘协半路下手害之,在南城外亲率大军恭候,令诸葛亮感激不已。

  在诸葛亮离开之后,百家讲坛终于由于管宁的开坛而进入高,代表整个南方儒家学说的顶峰人物突然转口宣扬楚王的三家制衡说,令大部分仍然在维护独尊儒术的学士们大感震惊,亦宣告楚地反对三家制衡说的主要力量——襄经学院开始倒戈向刘协的制衡派,实力相对较弱的江南经学院和西南经学院更没有办法形成反对势力。

  三家制衡说在楚地隐约已经成为学士的主要派,这种顺利让刘协感到奇怪,仔细想想在东汉末年之后,由于尊儒的汉室衰落,儒家的地位确实不断下降,中国历史上每逢世则特别重法家,一旦世平定之后又开始重视道家。

  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手抄申不害、韩非子和管仲的文章给刘禅弟兄学习,刘备自己也嘱咐刘禅学习诸子百家和《商君书》,而曹的不拘一格用人和氏族发展策略也是对传统儒家的反叛,甚至连孔融写《汝颖优劣论》中更具有反对当今政权的精神在其中,是当时主儒士逐渐摆传统儒家学说束缚的表现。

  罗宗强先生在《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中曾说:“两次,无疑是士人与朝廷腐朽势力矛盾的总爆发,同时,也是士人在心理上对于王朝政权的最后一次眷恋。”他们本意在维护这个政权,而这个政权不仅不保护他们,而且以他们为仇敌,忠而见疑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悲哀啊!名士的潇洒风与慷慨赴义,在当时强烈地震撼着士人们的心。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一幕幕历史悲剧,与其说是维护名教,倒不如说是对儒家正统思想束缚的挣脱,是一种疏离心理的鲜明表现。正是这种对儒家正统思想的疏离心理,为魏晋三国思想领域的大变动准备了条件。

  伴随着儒学地位的下降,诸子思想必然重新活跃起来。傅雷也曾经考论过这段历史,他说“那时的风文采既有点儿近古希腊,也有点儿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此时的楚地正是逢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文艺复兴的良机,在士子普遍缺乏维护传统儒术地位的环境中适时地提出了三家制衡说,为三家制衡的实现寻找到了最合适的机会。

  刘协在仔细思考后,认为这个时候正式由自己提出准备良久的《三家制衡论》,正是绝佳良机,马上开坛讲三家制衡说,这是对传统儒士的最后一击,做为楚地最高的王者,他的表态终于导致整个学术界的转风,使得《三家制衡论》成为楚地治理学术的核心。

  整个《三家制衡论》的提出和地位确立没有刘协想象的困难,但儒商的提出还是让很多士子们感到不,刘协却没有面对众士子的反驳提出任何解释,也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举动,照旧推动其他讲坛的开动。

  此后,刘协和胡昭在小范围内宣讲财经道,财经道的第一次开坛只有百十不到的人被允许听课,实际在刘协连续讲了三天之后,表示能够听懂五成的也不过荀彧、张昭、蒋琬、诸葛瑾、戏志才五个人,加上胡昭也不过六个人,余者有二十余人称可懂三成,其余众人皆是只知皮

  然而这一次开讲还是令刘协满意,毫无疑问,蒋琬和诸葛瑾继任三治略公已经变得明朗,而荀彧和张昭也正式着力培养诸葛瑾和蒋琬两位后起之秀,为自己年老之后有人续任打下基础。

  为了让蒋琬在张昭之后更精通内政经税,刘协将蒋琬调入幕僚院,任幕僚从事,虽然和郭嘉、荀攸等幕僚参事相比,权力和空间小了许多,但却可以经常陪在刘协身边,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财经道。

  张昭和荀彧、胡昭相比年长十岁有余,接班人的选拔最为紧迫,而荀彧、胡昭还未到不惑之年,接班人的选拔和培养还有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

  只是蒋琬也只是一个过渡人选,蒋琬比张昭小了很多,但比荀彧、胡昭却小不了几岁,即使接任张昭之后也不能支持良久,在刘协心中,诸葛亮无疑才是接任张昭的最佳人选,可惜他是很难纳到南方政权中来,但刘协在发现诸葛亮的才华确实非常出众,心中千万个不愿意放弃,若要大汉治理的更上一个台阶,实在非他不可。

  只是将赌注完全放在诸葛亮身上未免过于危险,刘协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马良这个刚入读襄学府的少年推荐到水镜学府,嘱咐司马徵和庞德公着力培养。

  襄盛会仍然在继续,在百家讲坛中间陆续举办了十余场雄辩坛,让前来听课的才子针对富农安天下、楚律、治国平天下、儒商四个题材进行辩论,刘协、荀彧和胡昭三人则坐镇辩坛,听年轻学子辩论,仔细挑选有潜力的年轻人。

  楚律辩坛中有数千学子涌出进行争论,而整个场面都偏向儒家,法家式微三百余年,并没有多少才俊可以和他们进行对阵辩驳,就在刘巴忍不住要亲自上坛的时候,一名葛巾麻衣的贫家青年忽然登上台。

  由于此时的天下才俊多出氏族门阀,家族兴旺,人人衣着光鲜,似这青年般素衣朴实的确实很少见,刘协看他面色黝黑,似乎经常在外劳作,衣衫虽然干净却百洗褪,知道必是寒门子弟。

  为了减轻新政推行的难度,刘协这些年所有的政策都略偏向世族,只是依托南方富足对百姓的温有了保证,但能够读书的毕竟还是少数,此时的书籍学杂费用还很高,便是大族中的子弟也未必人人有书读,这是刘协心中的一个痛,但大局当前,刘协并没有出面调整,只是将希望寄托在完全平定天下之后再慢慢调整。

  青年人自报名为国渊,字子尼,胡昭门徒,刘协大惊,国渊这个人确实有才华,但他清楚记得国渊本是郑玄的高徒,怎么变成胡昭门徒,细细一想才明白,在山东战之后,由于南方已经安定下来,所以国渊并没有和历史中一样选择避难北方,而是来了南方,但怎么拜在胡昭门下就是一个奇怪事情了。

  刘协小声问胡昭,胡昭轻声道:“他本是山东游民,避难南,后随父在南开荒,其人虽穷,略有余钱则置书而读。臣听说之后,觉得他好学,特意招到门下调教,因出生不好,恐为众人小视,故今特遣他参与这场辩论。”

  荀彧听到两人小声议论,道:“空明此时派此人上场,其必有大才!”

  胡昭满意的笑了笑,轻声道:“臣弟子三百,此人亦算得臣髓之人,深通法家之道,许多见解还远胜与臣,必不令殿下失望!”

  此时儒生这里有十余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向朗之侄向宠和蒋干,向宠年未到二十,还在襄学府经学院,是邴原最满意的弟子,蒋干也是襄学府中成名较早的年轻人,但刘协厌其名,并没有让其出仕,一直留在襄经学府助教。

  这十余人都急求在楚王和右左两大治略公面前表才华,格外卖力,轮番阐述法家思想中“十恶”、“八议”、“减赎”、“官当”、“免官”、“株连”、“亲亲相隐”、“家长主婚”等与儒家不符的观点的恶处。

  ==========

  PS:家长主婚确实是法家首先提出来的,也是由法家推广的,在宋之前,家长主婚制度还不是很明显的被扶正,到了明清则成为铁律了。在汉唐还是比较讲“恋爱自由”的,至少各大门阀也没有过多干预,只是女子地位太低和尊孝道的原因,所以男子自由度大点,可以自己决定,却也不能出破父母权威,那个时候的男女婚配事情比现在要严点,比明清则宽松许多。

  ===========

  国渊一一答辩,只是由于刘协已经断定株连不仁在先,故承认株连的不合理。在辩驳完向宠等人之后,他将话题一转,对故、失、谩、诈、不敬、斗、戏、贼、过失、不道、戕、恶逆、造意、谋、率、强、略、群、盗、赃共二十个名词进行诠释论证,用以证明法家之存在是有罪在先,强调民之向利心,从荀子的“人之初,恶而向利”开始论证,一直论证到楚律新定的徒、孝、共犯、随从者(从犯)、自首、私罪、悼(七十岁)、老(八十岁)、耄(九十岁)、疾、同居、化外人、监临主守、众、谋、故纵、恐喝、公取、窃取、殴等新概念的诠释,阐述《楚律》和以往任何法家制定的刑律不同,既包容了儒家的仁之髓,又展现了驱民守人道的目的,是《三家制衡论》的体现和集大成者,是楚地新一轮大治的基础。

  儒生通法家的毕竟较少,而国渊在胡昭的调教下,和胡昭一样精通儒、法、道三家,将数十人辩驳的无话可说。

  刘协心中大喜,忽见邴原不顾管宁阻拦,要上台辩论,不想再给他机会,当众站起身来为国渊击掌示好,邴原虽然本就不太同意《三家制衡论》,但毕竟是刘协的言论,又看刘协亲自为国渊击掌鼓励,知道大势已去,今自己这一派已经败局已定,只能默然地退回座位。

  刘协从间取下所带角犀腾云玉雕,赐于国渊,又令人取来墨宝,亲自书下“寒门奇才,治国栋梁”四字厚赐给国渊,令数千学子羡慕不已。

  国渊拜伏于地,领下赏赐,道:“草民仰慕司马德先生久已,望殿下赐草民入读水镜学府,草民必当勤学广问,绝不令殿下失望!”

  刘协轻轻撇了胡昭一眼,见其一脸笑意,知道这是他事先叮嘱国渊的,现在水镜学府早就从单纯的学府转变成了刘协亲信的出身标记,能够入读水镜学府则表明楚王将会重用其人,而对于水镜学府的入读人选,荀彧、胡昭、徐庶等人也只有推荐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刘协手中,胡昭顾及国渊出身寒门,恐楚王不喜,故特意如此安排。

  刘协最初确实有意识的想只重用水镜学府出身的学士,但后来听了杨修关于四大学府后必成派别之争后,也不太希望朝政完全是水镜学府出身的学士,故微微颔首道:“国渊啊,你有如此才华,现在就可出仕,为孤王效力,且你年纪也不小了,就没有必要再去水镜学府了。这样吧,你先到楚王府律署任律署随员,后孤王必有重用!”

  国渊略有些失望,但想到自己不过一介布衣,能在重士子豪门的楚地出仕也算不易,当即谢恩退下。

  刘协坐下之后,看了看胡昭道:“空明担任襄学府总祭,定有才能将襄学府推至一个高峰,没有必要完全依靠水镜学府培养朝政要员。”

  胡昭知道刘协不太满意自己这种安排,微微脸红,道:“臣定当尽力!”

  刘协道:“不如此,还要平衡好四大学府的授课实力,水镜学府虽然要维持精英授学的优势,另外三大学府也要处理好精英学子的培养事宜。”

  荀彧笑道:“殿下,臣以为可在三大学府设置博学院,由各院博士亲自授学,而学子优先考虑本学府士子,令四大学府都可以培养出学者层级的大才。”

  刘协连连称好,复又道:“水镜学府也要在此之前进行扩建,开始和其他三大学府一起培养普通学士,今天从国渊身上,孤王看到寒门之中也广有聪慧之士,而现行的三年一次会考,参与的多是各郡的世族子弟,两位可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照顾寒门子弟吗?”

  胡昭道:“从殿下目前实施的策略上来看,楚地四大学府多招募得是些读诗书的世族子弟,襄军院和工院则多收寒门子弟,臣以为至少目前并无不妥。”

  荀彧沉思片刻,道:“其实不如再模仿四大学府设置,可在金陵、重庆、凉州等地增设几个军院和工院,增加寒门子弟入读的机会,同时免收军院和工院的入读学杂,只要他们身手矫健,头脑慧就可以招进来,臣认为以楚地如此财政,承担这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刘协想了片刻,道:“如此也好,但寒门子弟也有愿意出仕朝政,治国理事之人啊,多少还是要照顾下,楚地之兴在于人才,这是一件大事啊!”荀彧则坦言贫寒子弟想要读书何其难啊,若要出人头地除了参军从工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胡昭虽长年调教寒门子弟,但才华真正出众者也就是国渊一人而已,又深悉儒、法、道三家,便道:“殿下提倡儒、法、道三家制衡治世,老子亦曾说‘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非 以 明 民 , 将 以 愚 之 。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智 多 , 故 以 智 治 国 , 谓 之 贼 ;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此乃三家共同之处,殿下从万千寒门中选良材,必要广兴文教,此乃明民国之举,殿下需谨慎为之。”

  复又道:“臣教习寒门子弟,也只教其懂礼识法,不讲经典史籍等大义之道!如今殿下推道教,让道教秉承调教百姓守法重道,就无须再劳民伤财地推广文教于百姓。”

  刘协心中微微叹气,胡昭也好,荀彧也好,都是世族门阀中人,对寒门还是多少有些介怀,他们是自己的重臣,可以说事事皆以自己大业为先,但仍然这样表态,可见真要大量在寒门中选择良才必定艰难,要想实行科考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刘协本来也不太愿意过早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很难预料的,只是受国渊的影响,思想上略为动摇。

  荀彧伴刘协久,深悉他内心想法,遂道:“臣倒还有一个折中办法,先是在荆州富地重设县学,文设礼、法、字三课,工设农、匠、算三课,武设骑、、武三课,只教三年,凡各县十二岁以上贫家子弟都要入读,十五岁则根据各科成绩挑选人才,擅文者免杂费入读郡学,擅工者入读工院,擅武者直接送到军院,比例可以定在一比三比六,皆不善者可送到各州驻防营服役三年,各州参考新野预备军设各州预备军,各州预备军在考虑骑、步、水、山、弓、弩六兵平衡之时,可根据各州地形百姓不同,稍有偏向,各州预备军驻扎在官田,与驻防营一样耕练结合,使治略府财税负担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增加,对驻防营和预备军中又展的优异之士还可再推荐到各军院就学。”

  刘协满意的笑了笑,道:“文若又献良策啊,此事归空明管,空明当用心安排,若时渐久,此策便可展现威力,不出十年,楚地更可人才鼎盛。”

  胡昭亦深深赞同,道:“当世之策或有奇巧妙远胜此策,然此策威在久,非五年不见成效,然五年之后,殿下可仅依此而定天下!”

  刘协淡淡一笑,让胡昭结束此次雄辩坛,并定明的雄辩坛主题为一直备受关注的“治国平天下。”

  刘协以为此次雄辩坛发现了国渊是襄盛会一个不错的收获,却没有料到次的雄辩坛上,襄学府中小有名气的襄八子为了给八子之三的向宠报仇,全体出阵对决国渊,而与国渊同样出身寒门的南六义毅然身而出,轮番上阵与襄八子辩驳,江南学府的江南四才子和西南学府的巴蜀四骏各有己见,引发了一场襄盛会开幕以来最灿烂的高,也为襄治略府纳了一批新生力量。

  …
上一章   汉献帝新传   下一章 ( → )
汉献帝新传无弹窗全文阅读与汉献帝新传最新章节均由阿菊小说网用户(京流云)上传呈现.《汉献帝新传》情节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架空小说.如发现汉献帝新传最新章节未及时更新,请联系我们!